強忍肚子痛送醫竟喪命!死亡率可達90%,1徵兆判別腸中風或腸胃炎

強忍肚子痛送醫竟喪命!死亡率可達90%,1徵兆判別腸中風或腸胃炎

【早安健康 / 蔡經謙】  發布日期:2023-09-18   

強忍肚子痛送醫竟喪命!死亡率可達90%,1徵兆判別腸中風或腸胃炎

覺得肚子痛等一下就好,忍著不去醫院嗎?小心可能是需要緊急搶救的「腸中風」!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節目《健康2.0》分享案例,一名80歲婦人因肚子痛、吃不下一直關在房間內,待家人察覺不對勁,緊急將婦人送醫後,才發現患者已經腸中風,儘管緊急進行手術,但因患者年紀大、修復力不佳,最後仍不幸逝世。

腸中風是「腸缺血」的俗稱,若遲遲不治療,一旦腸血管壞死、併發腹膜炎,致死率相當高。安平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於節目中說明,腸中風與腦中風、心臟缺血相同,是血管無法供應組織所需血液導致。若未即時治療,當腸黏膜喪失抵抗細菌能力,恐引起敗血症、腸子壞死、潰爛、穿孔,「若腸子已經缺血到壞死,死亡率達9成,且預後不佳。」
陳欣湄醫師則特別提醒,許多長輩描述症狀時僅說「肚子痛」,導致家人認為「等一下應該就會好」休息即可,錯過黃金治療時間。要如何判斷是腸中風,還是一般胃部疾病(如腸胃炎等)造成的肚子痛呢?許秉毅醫師說明,腸中風的疼痛是「非常非常痛,會讓人痛不欲生,且腹部有明顯脹氣」。

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則表示,可觀察3面向,若4小時未緩解應盡速就醫:

   1.疼痛感:腹痛難形容,找不到確切疼痛位置、面積廣泛、按壓不痛。

   2.持續腹脹、脹氣:表示細菌已從腸道向外擴散。

   3.發燒、血便:恐已出現腸道破損、腹膜炎。

腸中風天冷更易發病!4族群要當心,維持健康生活習慣

腸中風會因為血管彈性變差、管徑狹窄而提高風險,因此其好發者為:

  • 60歲以上者

  • 血液高度凝集的病變者

  • 心血管疾病患者(如心房顫動、瓣膜疾病)

  • 洗腎患者或其他慢性病者。

衛福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曾受媒體訪問提醒,天氣寒冷而血管收縮時更容易發病。由於腸中風是因腸道缺血造成,任何會使血流不足的原因都可能造成腸中風,而最常見的原因,就包括動脈阻塞。而動脈阻塞則與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引起的動脈硬化息息相關,因此民眾需要留意健康日常習慣,避免動脈硬化惡化。
綜合洪弘昌醫師與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江俊宜的資料,高危險族群天冷時應做好保暖措施,避免熬夜,三餐定時定量、細嚼慢嚥,少喝酒精、少吃刺激性食物,並養成運動習慣;若是高血壓患者則應天天量測血壓、不間斷用藥、避免鹽份攝取過多,才能避免腸中風找上門。

【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!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,生活有保障。】

      陳欣湄醫師介紹          新聞原文連結          回本院官網首頁     

         本院FB粉專            本院LINE粉專            本院新聞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