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都「超慢跑」為什麼沒有長肌肉?一直超慢跑就對了嗎?醫:這樣做更健康

每天都「超慢跑」為什麼沒有長肌肉?一直超慢跑就對了嗎?醫:這樣做更健康

【TVBS健康2.0 / 許寶仁】  發布日期:2024-01-15

每天都「超慢跑」為什麼沒有長肌肉?一直超慢跑就對了嗎?醫:這樣做更健康

「超慢跑」運動從日本風靡到台灣,超慢跑高效低強度,不傷膝蓋,且不受場地限制、不用擔心天氣,在家追劇也能跑,在婆媽和爺奶圈掀起一陣旋風。超慢跑好不好?每天超慢跑為什麼還是沒有長肌肉?醫師說明:超慢跑之後怎樣讓你更健康。

「超慢跑好不好?」安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方啟榮表示,日本暴紅的明星運動超慢跑,近年也台灣風行,不少患者詢問醫師,但這問題不是簡單的二分法;對此,他的答案是「介在好與不好之間。」他指出,超慢跑是培養運動入門很好的契機,但並不是萬能運動,養成運動習慣後,還要進一步調整,對促進健康才有更顯著的幫助。

高效低強度有氧運動 隨時隨地都能做

方啟榮醫師說明,超慢跑有許多好處,不受地域限制,不論是在家中或辦公室,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;而且不需要特別的裝備,只要一雙運動鞋加瑜伽墊,就可以運動。相較於激烈的跑步運動,超慢跑是一項高效低強度有氧運動,不但適合減肥、鍛鍊肌肉和增強心肺耐力,也很適合膝蓋不舒服或年長族群。

但怎樣才是有效的運動?方啟榮醫師分享,門診時常有老人家表示,自己有在周邊公園走路的習慣,但這其實只能稱作「活動」,而不是「運動」。他表示,對於尚未養成運動習慣,或是開始想要運動的人來說,超慢跑可以作為一個養成運動習慣的契機,還可以搭配節拍器或音樂、影視節目等媒介,提升運動的樂趣。

適合少動、高齡、肥胖、運動力差的人

復健科醫師江研壹也說明,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最新的指引精神,只要有動,即使強度不夠或是時間不夠長,都還是有健康的效益。換句話說,有動總比沒動好!對一般久坐、少動的民眾,及高齡、肥胖族群、運動能力低下的民眾,超慢跑相對簡單、方便,也都可以當作有氧運動的初階運動。

「333」運動量才足夠 強度關鍵在心跳

不過,方啟榮醫師指出,真正的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、流汗,甚至稍微喘氣,才稱得上運動量足夠,儘管超慢跑是養成運動習慣或入門的好方法,但它並不是最終目標。以國健署提倡的「333」原則來說,每周運動3次、每次30分鐘、每分鐘心跳130下,其中的關鍵點就是「心跳」。

江研壹醫師也表示,長時間進行超慢跑當然會有一定的好處,但如果要完善個人體能與身體組成,則需要有下一階段的訓練。江醫師說,門診中有不少年長阿姨詢問,已經每天都做超慢跑運動了,為什麼還不會長肌肉?他指出,想要強化肌肉適能,除了營養足夠以外,還必須要從事肌力的訓練。

超慢跑練心肺適能 搭配彈力帶練肌耐力

江醫師表示,基礎適能包括心肺適能、肌肉適能與活動度適能3大部分,超慢跑是屬於心肺適能的部分,而且較著眼於下肢,上肢訓練相對不足。對於運動經驗較缺乏、還沒有能力安排肌力重訓的人,做完超慢跑,上肢可搭配彈力帶,做簡單的伸展與肌耐力運動;當具備運動能力後,還應進行其他進階的有氧適能訓練,才能使身體持續進步。

方啟榮醫師也建議,民眾除了超慢跑之外,還應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,如騎腳踏車、游泳、重量訓練、太極拳或氣功等,互相輪替配合,對促進身體健康才有更顯著的幫助。

◎ 圖片來源/達志影像/shutterstock提供  ◎ 諮詢專家/方啟榮醫師.江研壹醫師

【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!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,生活有保障。】

       江研壹醫師介紹          新聞原文連結          回本院官網首頁     

         本院FB粉專            本院LINE粉專            本院新聞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