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主題館/特別愛吃冰塊 小心是缺鐵性貧血

健康主題館/特別愛吃冰塊 小心是缺鐵性貧血

異常愛吃冰塊,約56%同時是缺鐵性貧血的患者。圖/123RF

異常愛吃冰塊,約56%同時是缺鐵性貧血的患者。圖/123RF

● 愛吃冰塊=貧血?研究:貧血潛水反應所致

● 下眼瞼偏白,可被視為「貧血」警訊

● 19歲到44歲女性,有2成有缺鐵性貧血

美國賓州大學曾發表一篇統計研究,異常愛吃冰塊,即具有「食冰癖」者,約56%同時是缺鐵性貧血患者。研究進一步釐清兩者原因,將缺血性貧血者分為喝溫水與咀嚼冰塊兩組,觀察兩組的健康表現,發現缺鐵性貧血者喝溫水並沒有顯著結果,但咀嚼冰塊卻讓缺鐵性貧血者增強大腦反應,改善貧血症狀。

吃冰可強化腦部血流量

研究結果顯示,缺鐵性貧血者因吃冰塊,可能讓患者的「潛水反射」被活化,活化交感神經、強化腦部血流量,改善貧血症狀。

所謂潛水反射,是指當吃冰塊時,就像潛水或是皮膚接觸冰水時的狀態,心跳開始變慢,血液輸往四肢的量減少,轉輸往大腦或是其他重要器官,也因為冰塊使體溫下降,刺激交感神經,增加腦部的血流量,增強大腦反應,所以可改善缺鐵性貧血患者因為長期缺鐵導致腦部血液不足、容易疲憊的狀態。

中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,該篇研究是從統計結果推論,醫學實證上尚未證實兩者的關係。不過,在臨床上,確實有遇到幾位缺鐵性貧血的患者,有「愛吃冰塊」的習慣,國內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多,可能剛好有愛吃冰塊的特性。

她認為,愛吃冰塊的習慣確實可以當作缺鐵性貧血的參考指標之一,若真的要就醫,應該再加上下眼皮翻開顏色偏白,才去就醫檢查較為合適。

貧血患者易疲憊、掉髮

缺鐵性貧血是貧血類型中的一種,發展中國家約9%的人口患有缺鐵性貧血,女性多於男性。根據統計,19歲到44歲女性有2成有缺鐵性貧血,等於每5人就有1人有缺鐵性貧血,女性因有經期,相較於男性容易有缺鐵性貧血,如果是非經期的年齡層,仍被檢查出缺鐵性貧血,可能是腸胃道疾病、泌尿道等疾病引起,最令人憂心的是大腸癌或胃癌引起的缺鐵性貧血。

陳欣湄指出,由於紅血球負責攜帶氧氣到全身細胞,若身體長期處於缺鐵性貧血的狀態,患者容易疲憊、心悸、掉髮、頭暈、皮膚蒼白等,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到心臟機能。治療缺鐵性貧血,可透過服用鐵劑、調整飲食方式,即可改善缺鐵性貧血症狀。

植物性鐵質 較難吸收

依照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,成年女性鐵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5毫克、成年男性10毫克。陳欣湄說,平時若要攝取足量的鐵質,可選擇富含鐵質的食物,如豬肝、牛肉、鴨血、豬血、牡蠣、蛤蠣、雞蛋、紅莧菜、紅鳳菜、白莧菜等。

不過,對於人體來說,動物性食物中含有二價鐵,比較容易被吸收,植物中的鐵質屬於三價鐵,人體吸收率較差,因此,如果是茹素者又是缺鐵性貧血的患者,陳欣湄建議,可尋求藥物治療,再搭配多吃富含鐵質的植物,雙管齊下,才能達到改善的效果。

【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!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,生活有保障。】

       陳欣湄醫師介紹          新聞原文連結          回本院官網首頁     

         本院FB粉專            本院LINE粉專            本院新聞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