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專區訊息專區
明明天天吃菜,為什麼膳食纖維還不夠?醫揭2大關鍵錯誤
明明天天吃菜,為什麼膳食纖維還不夠?醫揭2大關鍵錯誤
【TVBS健康2.0 / 朱育嫻】 發布日期:2025-07-28
根據統計,有9成的台灣人膳食纖維攝取量嚴重不足。明明天天都有吃菜,為什麼還會「纖維不夠」?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,想靠膳食纖維保持健康,不只是吃「多」而已,還要吃得「對」。
膳食纖維1天要吃25~35克
陳欣湄指出,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,國人普遍缺乏膳食纖維,理想上,成年人每天應攝取25~35克,但實際上,多數人連一半都不到。根據研究,男性每日平均僅攝取13.5克,女性約14克,與建議攝取量仍有明顯落差。
吃膳食纖維2關鍵:攝取量、種類比例
陳欣湄進一步表示,補充膳食纖維有2個關鍵:「攝取量」和「種類比例」。首先是攝取的「量」要足夠,除了增加蔬菜的分量,也應搭配多樣食材,才能補足每日所需。
其次,是「種類」的分配。膳食纖維分為2種:水溶性膳食纖維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,兩者在身體中的功能不同,建議的攝取比例為1:2(即水溶性:非水溶性),但大多數國人的實際飲食中,這個比例常是1:3,甚至總量也不足,導致營養補充失衡。
水溶性膳食纖維好處:調節血糖、穩定膽固醇、顧腸道
什麼是水溶性膳食纖維?陳欣湄解釋,它能幫助調節血糖、穩定膽固醇,還能作為益生菌的養分來源,有助於腸道健康。日常生活中,絲瓜、黑木耳、燕麥、愛玉、海帶、水果等,都是水溶性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。
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好處:助排便、防便祕
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扮演「清道夫」的角色,能增加食物殘渣體積,刺激腸胃蠕動,幫助排便、預防便祕。糙米、全麥製品、深綠色蔬菜、堅果類等,都屬於這一類。
陳欣湄提醒,補充膳食纖維光是「吃菜」可能還不夠,正確補充方式是注意攝取總量、掌握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的搭配比例,才讓纖維發揮最大健康效益。你今天吃對膳食纖維了嗎?
◎ 圖片來源/達志影像/shutterstock提供 ◎ 資料來源/陳欣湄醫師
【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!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,生活有保障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