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專區訊息專區
女性下腹悶痛可能是骨盆腔發炎 長期恐釀不孕
女性下腹悶痛可能是骨盆腔發炎 長期恐釀不孕
【世界新聞網 / 陳雨鑫】 發布日期:
骨盆腔發炎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。(圖/123RF)
「醫師,我下腹部總是悶悶的,有時候會痛,還有白色分泌物。」許多女性因下腹部不適就醫,往往以為只是經痛或小毛病,但除了可能是骨盆腔發炎,也可能與腫瘤、子宮外孕有關,千萬不可掉以輕心。
台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羅良明指出,骨盆腔發炎是常見的感染性疾病,主要是子宮、輸卵管或卵巢等內生殖器官遭細菌感染而發炎,通常發生在開始有性行為的女性身上,細菌會由陰道往上蔓延,感染子宮與輸卵管,造成水腫、堵塞,進而形成膿瘍,使骨盆腔陷入感染。若長期未治療,可能導致輸卵管沾黏,影響懷孕機會,甚至不孕。
腸胃道感染 也恐擴散發炎
除了從下往上,也可能出現「由上往下」的感染。羅良明表示,最常見是腸胃道感染,因子宮與腸胃道相鄰,若腸胃道感染嚴重,細菌可能經由血流下行感染骨盆腔。若泌尿道感染未妥善治療,也可能波及生殖器官,臨床上也有未有性經驗的女性,因盲腸破裂或腸道感染擴散,而引起骨盆腔發炎。
發燒、不規則出血 都是警訊
下腹部疼痛與分泌物增加,是骨盆腔發炎的典型症狀。羅良明說,分泌物顏若呈黃綠色可能是滴蟲感染,白色帶有黏稠感多是念珠菌感染,這類感染常伴隨明顯異味。若分泌物顏色混濁或量明顯增多,也可能是披衣菌或淋病雙球菌感染,甚至是性病引發的炎症反應。若感染擴散,患者會出現發燒、畏寒、全身倦怠,或月經周期中有不規則出血,都是骨盆腔炎的警訊。
台灣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,骨盆腔發炎不一定會有劇烈的腹痛,有些患者只有輕微悶痛或下腹不適,常誤以為是經痛或腸胃問題而延誤治療。若自行服藥或中途停藥,易讓感染變成慢性骨盆腔炎,不僅治療困難,也增加不孕的風險。但延誤治療恐有生命危險,若下腹疼痛劇烈且突然發作,也可能是黃體囊破裂或其他急症,若血流不止,甚至需緊急手術止血。
骨盆腔發炎是可以預防的疾病,關鍵在於認識自己的身體變化,郭安妮說,女性若能留意下腹疼痛與分泌物的變化,就能及早察覺異常。性行為後也應適度清潔,保持外陰部乾爽,避免壞菌趁虛而入,平時要維持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,可提升免疫力,讓身體自然抵抗感染。
抗生素是治療骨盆腔發炎的主要藥物,療程需7至14天,必須完整服用。郭安妮指出,有些人吃幾天覺得好轉就停藥,這樣易讓細菌沒有完全被殺死,會產生抗藥性,下次感染會更難治。當下腹持續悶痛、分泌物異常或伴隨發燒、倦怠時,應盡速就醫檢查,讓醫師協助診斷與治療。
【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!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,生活有保障。】
